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业务电话:139 5355 1372
新闻中心

烟台栖霞苹果“雇工”一天180元仍难觅年轻人

  “我去年套了6万个袋,你种了多少?”农历正月十四,栖霞市蛇窝泊镇上庄头村的冯京春坐在自家炕上,和村里的几个朋友闲聊了起来。此时,城市的白领已经上班,但农村里的年味还没有散去。春节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当中难得的闲暇时间。在这期间,互相串门聊天就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盘点去年的种地收成则是聊天中的主要话题。

  “我听说这周围有个村的人,套了30万个袋,光雇人就雇了4个。”冯京春告诉朋友,“现在雇人这么贵,4个人肯定花了不少钱。”一位朋友接过话说。

  蛇窝泊镇是苹果之都栖霞市的一个大镇,多数村民的经济来源都是苹果种植。近年来,“雇人打工”的模式逐渐在当地流行起来,并且价格水涨船高。按照去年的行情,雇一个熟练的“劳动力”摘苹果袋,不但要提供“有鱼有肉”的午饭,工钱支出每天也需要120元;套袋的劳动量相对更大,工钱也相应地涨到了每天180元。

  冯京春年近6旬,女儿住在城里,儿子在外读研,家里套了6万个袋的苹果,用他的话来说,老两口忙活着刚刚好。“我的苹果算种的少的,一般家里有10万个袋的苹果,就需要雇人干活了,要不肯定忙不过来。”

  苹果种植是一项极耗劳动量的产业。一个熟练的果农,一天可以套4000—5000个袋。“30万个袋的苹果,雇4个人加上自己,干完活也得10多天。算下来,工钱总共也要将近1万块。”冯京春说。

  每天180元的工资看似不低,但仍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本地有经验的“雇工”人数较少,难以满足果农的用工需求,近年来栖霞开始流行到外地“招工”。不过,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雇工,年纪都在50岁左右,很难见到年轻人。

  “苹果种植不同于粮食种植,由于生产技术和地形因素,很难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因此对劳动量要求居高不下,‘用工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可以通过逐步提高生产技术来缓解。”烟台市苹果协会会长赵培策认为。

  同样在栖霞市蛇窝泊镇的东院头村是一个靠技术革新应对劳动力短缺的例子。该村140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流转出200亩果园。经过土地平整之后,果园集中种植了新型矮化苹果品种,新品种不用套袋,可实现小型机械化操作,200亩的果园,只需要6个人管理。